【南投 景點】霧社事件紀念碑 (莫那魯道抗日紀念碑)、霧社老街、公學校(現台電辦公室)

霧社事件紀念碑 (莫那魯道抗日紀念碑)、霧社老街、公學校(現台電辦公室)

說真的,還沒有看過魏德聖導演花了好幾年前所拍攝完成的「賽德克巴萊」。但一趟仁愛鄉的清流部落之行,似乎在心中埋下了小小的種子,慢慢的發芽、蔓延著。小學課本上的「霧社事件」,原來背負著這麼沈重的一段往事。

 

facebook  FacebookIG  IG

 

 


霧社事件紀念碑 (莫那魯道抗日紀念碑)

  • 地址:南投縣仁愛鄉仁和路四號
  • 電話:(049)222-2106

仁愛鄉觀光導覽解說團

  • 電話:0933-528267

南投旅遊 優惠票券

日月潭九族清境埔里武界其他Glamping

仁愛Fun輕鬆,部落輕旅行」系列文章:

 

.

往台14線上不起眼的老景點

回到目錄清單↑

開車經過莫那魯道抗日紀念碑應該有十數次了,但總是匆匆經過這裡,頂多因為電影「賽德克巴萊」有稍稍注意一下這個牌坊。這趟藉著參加仁愛鄉公所主辦的「仁愛Fun輕鬆,部落輕旅行」的活動,終於有機會在專業導覽人員的介紹下拜訪了這裡。這個紀念碑的建立肇因於1930年的霧社事件,但絕大部分當時的建築都已不復見,只能從歷史故事與紀念碑在腦中構築一些可能的景象了。

sya

# 看到這張照片,就會讓我想到之前去 京都 時的經驗,和服的出租一方面滿足了旅客新奇感與融入感,另一方面讓日本的知名古蹟景點更添古意。或許霧社或其他比較有規模的原住民旅遊景點,可以搭配原住民服飾的出租,一方面活絡並增加當地發展的經費來源,另一方面也能相輔相成的讓遊客來使這裡更自然的增添原住民氣氛。一如 清水阪、一年阪、二年阪、三年阪一帶的老街散策,老街內容的多樣性與老街環境的營造(如 商家是否可以退入騎樓內,讓老街能夠有更完整的老街、古城風貌(如右圖),否則站在老街望過去,感覺就像另一種形式的夜市場所罷了),可以對遊客造成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大範圍的古蹟旅點串聯,還能夠帶給遊客探索的刺激與行程安排上的樂趣,更可以提遊客的回遊率。而在京都這些傳統的建築大多仍保留著,而霧社一帶原住民傳統建築或日據時代建築大多都已被翻修重建,這點倒是類型上很不一樣的差異。是否可以從幾個比較有基礎規模的部落來進行發展,接著再視情況組織、串聯合成為一個更富多元主題的族群。這樣可以避免分點太多,經費過於分散的缺點。


 

霧社事件

回到目錄清單↑

 

從歷史來看,霧社事件並不是個臨時的突發事件,而是日本殖民台灣後一連串影響而成的故事。自從1895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後,日本以高壓手法實行殖民統治。在霧社事件之前,有幾個重要的事件,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事件。

 

人止關之役

日本佔領台灣之後數年,日軍因為平地的情勢已可大致掌握,因此開始將觸角延伸至山區部落。1897年1月派出的東西橫貫道路線探勘深堀隊一行15人從霧社入山,2月傳出失蹤,全數人員遭到殺害。因此,霧社區域的原住民就成為日軍首批的整治目標。1902年日軍埔里守備隊進攻至人止關時,因地勢險峻,受到霧社群的英勇抵抗而死傷慘重,也就是所謂的「人止關之役」。

 

姊妹原事件(干卓萬事件)

隨後日軍改以「經濟封鎖」與「以夷至夷」的方式來作為討伐的主要方式,使霧社群無法取得食鹽等日用品。1903年,日軍再利用與布農族族間的矛盾,以族間和平為由,宴請誘使賽德克族霧社群的一百多位勇士至兩族交界地「姊妹原」,並於酒酣耳熱之際,大舉砍殺霧社蕃壯丁百人。這場屠殺就是所謂的「姊妹原事件」。霧社群戰力因此而大傷,導致後來的無條件歸順日本政府,也進而影響到27年後發生的霧社事件。當年的賽德克族以巴蘭社為主力,當年十九歲的莫那魯道屬馬赫坡社,因此沒有參加這場鴻門宴。

 

清流部落

在人止關之役、姊妹原事件(干卓萬事件)後,因持續的對山區進行資源的封鎖,致使霧社一帶的賽德克族於1910年左右向日方降服。在移民統治下,就像各國對待外族的態度一般,非本國的人士一概都視為蠻夷之邦,因此將有文字(可能是從中國移民過來的人)的稱為「熟蕃」,沒有文字的(原住民)則稱為「生蕃」。原來台語常講的「青番」就是「生蕃」的意思,原來是這麼不適當的用語。以前都只是口上說說,沒有仔細想過他真正的用字,以後我一定要避免使用這種用語。

言歸正傳,說回這段故事。因為認知上的不同,日本開始禁止原住民同胞的一些既有傳統、習俗,或統稱為「Gaya」。什麼是賽德克族的Gaya呢?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上得到的解釋為:

Gaya一詞是非常難以解釋,包含「祖先的遺訓」、「族人共同恪守的律法」、「社會規範與道德標準」、「族命得以綿綿不絕所繫者」、「風俗習慣、習俗」、「共祭、共獵、共勞、共牲、共食、共守禁忌、共服罪罰的團體」…等。嘗試以單一名詞解釋,或可約「族律」、「祖靈信仰」。

打壓賽德克族Gaya傳統的作為,造成了日本政府與賽德克族間莫大的衝突。

1928~1930在霧社附近進行的工程有近十件之多,這些工程造成沈重的勞役負擔且薪資微薄,同時常耽誤到狩獵、耕種的生活,種種都造成當地族人的不滿。最後一個引爆點,據說就是1930.10.7的敬酒風波。當天在馬赫坡舉行了一場婚宴,正巧當地的駐警經過該地,宴席的與會者邀請該名駐警一同參加慶祝,但因席間一名村人不慎弄髒了駐警,而爆發了嚴重的衝突。頭目莫那魯道的長子見狀趕緊向前排解並道歉,但竟也遭毆打。再再都誘發了之後的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

賽德克族人就在 1930.10.27 舉行聯合運動會當日的清晨,霧社群首先於馬赫坡駐在所發難,殺害了這裡的三名駐警。隨後便往霧社的方向前進,約清晨八點左右抵達了霧社,對該地的駐在所、學校…等設施進行攻擊。且一反賽德克族出草不獵取女人與兒童首集的傳統,只要是日籍的人士一律砍殺。期間,校長為了保護婦女、小孩,因此先將她們收容在校長宿舍,然後才再到宿舍外抵抗賽德克族人的攻擊。然而,在校長被殺身亡後,校長的宿舍就成為了這場戰役中最慘烈的戰場。在賽德克巴萊電影中,也有帶到這段的情節,但沒有對於宿舍內的殺戮有太多血腥的著墨。此次行動最後造成共約134名的日籍人士喪生。此後日軍展開的報復行動,甚至還啟用了毒氣彈的攻擊,使得原約1200多人的賽德克族人,最後只剩下514名,且集中於五處的「保護蠻收容所」進行監控。

在霧社事件後,有一說是霧社事件時,同為賽德克族的道澤群、太魯閣群沒有提供有力的支援,甚至使得莫那魯道(德奇塔雅群,也稱作霧社群)一度想要偷襲道澤群的一批狩獵隊以示報復。再加上道澤群的頭目一次在溪谷處遭埋伏,不幸身亡,引發道澤群的極度不滿,使得兩群的族人仇怨漸增。日本政府就巧妙的利用了賽德克族中各群之間的矛盾,透過「以夷制夷」的手段來減少自身的傷亡與困難。由道澤群、太魯閣群所組成的「味方蕃」襲擊隊,於1931.4.25這天,在日本政府的默許下,對霧社群的保護蠻收容所進行大規模的屠殺,造成了兩百多人死亡,並砍下了101個首集,提回道澤駐在所繳功拿賞。(這張一百多顆人頭的照片還能在 清流部落 的「餘生紀念館」裡歷史紀實中看到,第一眼見到的時候實在是有點震驚。) 收容所內的五百多人,最後只有約200人存活下來。

這些劫難餘生的族人,最後被日本政府從霧社遷移到了「川中島」,現在的互助村(清流部落)。在先瞭解了這段沈重的歷史後,我們再繼續跟著莫那魯道的曾孫女 馬姮巴丸的妹妹的腳步進入部落,感受一下這段歷史吧!


 

透過肅靜的園區再感受一下當年的歷史

回到目錄清單↑

# 莫那魯道的遺骸在霧社事件3年後才在山洞中被找到,後來輾轉移至台北帝國大學(現 台灣大學)作為研究之用。莫那魯道的女兒馬哈莫那一直到臨終前,一直盼望父親能夠安葬,所以交待後人剪下自己頭髮和指甲,等找到父親遺骨再一起埋進去,希望永遠陪伴在父親的身邊。這個願望一直到了1973年,霧社事件爆發的43年後,莫那魯道終於獲得安葬,歸葬於上圖的光芒下方,馬哈莫那也終於長伴左右。其他的烈士遺骸則和葬於前方的墓中。

 

霧社事件中,我覺得還有兩個角色很值得討論,就是當時的賽德克族但後來同時擔任日治時期警察與教師的花岡一郎(徐詣帆所飾演的角色)與花岡二郎。兩人都是從小受日式的教育洗禮,但卻又留著賽德克族的血液,當霧社事件發生時,在族人被長期壓迫的痛苦與日籍平民無端被捲入霧社事件而慘死的兩端拉鋸下,他們不知該選擇哪一種立場來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雖然在霧社事件當天逃過了殺戮,但後來都選擇自殺,花岡一郎採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切腹自殺,花岡二郎採用賽德克族傳統的上吊而死。我覺得這是種很複雜的情感、情緒,很難三言兩語或是立馬就能負氣的做出一個選擇,每個時代都有他的困難與無奈。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若有謬誤歡迎指導。好比我聽了霧社事件的故事,原本覺得為什麼道澤群、太魯閣群沒有也勇敢的投入這場戰爭,甚至還造成了第二次的霧社事件悲劇。但我想如果是身處在那個時代,或許能夠讓家人平安的過生活就是他們最大的奢求,因此他們選擇了較為親日的受撫路線。而霧社群採取了較為激進方式,乍看之下甚有節氣,但結果卻十分壯烈。且或許兩群為避免受牽連,再加上道澤群頭目的被殺事件,才爆發了二次的霧社事件。


 

舊時的霧社市區行政街已不復見當年的痕跡

回到目錄清單↑

從莫那魯道紀念碑後方的階梯而上(下圖),在過了「仁愛鄉多功能會館」後垂直的橫巷就是舊時的霧社市區行政街。但現在老街幾乎都已經看不到霧社事件發生時的相關歷史建物了,無論是紀念碑後方的區段或是台14上一小段區域,房舍都已經重新改建,我們只能藉由在老街上漫步,聽著導覽人員生動的解說,在腦中稍稍幻想構思一些當時的場景了。因為霧社街這裡是霧社一帶的中心,所以一些較為重要的場所如郵局、公學校…等都在附近,但也因為如此,當時住在這裡的大部分以日本人或是在日本機關上班的人居多。導遊說當時他們家是這條路上唯一的原住民住戶,他的爸爸媽媽也是在當時的日軍公家機關上班的,雖然導遊沒有參與了霧社事件的時代,但對日本統治時期的生活,還是有著很深的印象。

# 上來後是一個T字型路口,右手邊直走會接到台14線上的霧社老街;左手邊直走會抵達霧社事件死傷最嚴重的地點「公學校」。

# 上圖中前方的這條路就是從莫那魯道紀念碑後方階梯爬上來的路

# 這條就是以前霧社市區的行政街,但舊時的木造房屋都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都是後來重新翻建的水泥建築與鐵皮屋了。

# 咖啡豆

# 從南側的霧社行政街下了階梯後就會走回台14線,這段就是大家比較熟悉、開車一定會經過的霧社老街。

# 號稱是霧社風景區內唯一合法的飯店。這裡的老闆原本是日本人,後來因為戰敗後日本老闆要離開台灣,所以將這家店送給了當地的台灣人。

# 霧社老街的北側消防局在日據時代是當地駐在所的位置。而右側一旁的小徑而上,可以到德龍宮,是當時的神社位置所在。日據時代的村落幾乎都是這樣的規劃方式,地區主要幹道的末端地勢較高,會在這個位置建造駐在所,以方便觀察該部落或地區的狀況。而駐在所再往上,一定會有棟代表天皇的神社建築。

# 舊霧社行政街左轉直行可以通往霧社事件時死傷最為慘重的「公學校」

# 從莫那魯道紀念碑後方的階梯而上左轉舊霧社行政街,走約400公尺就可以看到右手邊的霧社事件公學校舊址。

霧社事件死傷最為慘重的「公園校」,現在為台電萬大發電所的第二辦公室,當時事件發生時的建築都已經不存在,重新改建了。下面這張是台電辦公室的全景圖,建築多以平房為主,感覺也是個很清幽的環境。

# 目前公學校內的全景 (ㄜ~應該說是台電萬大發電廠第二辦公室區內的全景)


 

其實上網找找歷史,莫那魯道曾率領族人與日軍殘殺過泰雅族的婦孺,並非如一般霧社事件所述,是第一次開不殺婦孺的先例。也就是說,霧社群也曾是日本人夷制夷的工具,只不過後來他們有一天也成為了被壓制的角色。由部分道澤群的耆老描述,莫那魯道也曾因人多勢眾而搶奪他們的獵場,或許這也是一部分霧社事件中道澤群沒有響應的可能之一。所以整起事件會不會就只是個單純的報復事件,但卻因日本統治的普遍反感,被轉化成了可歌可泣的民族大義?

 

莫那魯道抗日紀念碑

  • 地址:南投縣仁愛鄉仁和路四號
  • 電話:(049)222-2106

仁愛鄉觀光導覽解說團

  • 電話:0933-528267

☆ 本篇遊記同步曝光於「瘋台灣清境民宿網

 

南投景點

南投景點(點擊打開)

sya
sya

SYA是個喜愛旅遊、喜歡拍照、喜歡找故事、喜歡整理照片、酷愛記錄生活的不認真上班族。只要有喜歡的目標,還是能有一晚台北墾丁的戰鬥力。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找到一個很有故事的景點,然後花個五六天就為了完成一篇文章。

文章: 1028